为什么有的药饭前吃,有的药又要饭后吃?
来源 | 国家医疗保障局 | 发布时间 | 阅读 |
---|
一、为什么要空腹?
既然共享一条通道,胃肠是兼容并来者不拒的,是螃蟹是虾通通无差异对待。
上面说到一般食物在胃里要停留2-3小时不等,所以药物如果想占有先机,那么就最好赢在起跑线上。
这就不难理解:
空腹服=药物可以独享消化吸收过程。
这类药物的设计,也许是为了起效更快、利用度更高;也许是作用于胃肠道,单独服用可以更多、更好的吸收有效成分。
空腹服,指饭后2小时到饭前1小时期间。
这里插一嘴起效更快的:我们不太陌生的“速效救心丸”。它的服药要求是舌下含服。因为针对的是心梗这类的急症,所以它的设计是把进入消化道的时间都省掉了,直接从舌下黏膜吸收入血起效。
关于空腹服和饭前服的区别。饭前服指的只是饭前的30分钟到1小时。例如胃动力类的药物,在进食前服用起效后,更好的帮助胃消化食物;一些保护胃的药物,是在食物进入胃之前形成一个对胃的保护膜。
二、又为什么不要空腹?
与上一段相对的,和食物同服的优点显然是:起效相对慢,相对缓和;一些需要长效作用的药物,就利用食物消化的这一段冗长的时间,持续作用。
空腹服起效快,血液里的药物浓度很快增高,但是随之也很快被身体代谢。
而餐后服,在胃、肠是和食物一起被消化吸收,缓慢的入血,所以药物浓度在身体里表现出一个较低水平,但是持续时间长的曲线。
还有一种情况是,在食物的包裹下,减少对胃有强烈刺激作用药物和胃的接触。
看完两个“好好吃药”的小常识,希望各位朋友能更加理解医生们的良苦用心。
解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