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图什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规划
索 引 号 | 010104812/2023-03001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阿图什市人民政府 | 发布日期 | 2024-09-21 20:30 |
名 称 | 阿图什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规划 | ||
文 号 | 〔〕号 | 主 题 词 | 总体 城市 设计 |
来 源 | 阿图什市自然资源局 |
2021年,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布实施,《指南》明确提出:城市设计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根据国家、自治区和州政府相关部署,阿图什市组织开展《阿图什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编制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的新背景下,总体城市设计是城市空间特色提升的纲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本次规划作为阿图什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衔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十四五”规划战略目标,是优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方案、提高国土空间品质、提升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一、规划范围
本次总体城市设计规划范围与《阿图什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一致,包括阿图什市老城区、新城区和产业园区,总面积约39平方公里。
二、规划内容
(一)总体目标定位
规划将阿图什市城市总体形象定位为“丝路山水画卷,边塞幸福绿洲”,以绿色发展、城市禀赋、居民需求为导向,彰显我国西部特色边贸城市的品质活力和人文风韵。
依据上位规划要求,落实中心城区两大主要片区定位:
老城——政治文化商贸中心,新城——经济物流科创中心。
(二)总体空间意象
基于城市自然地理格局和现状资源特征,确定总体空间意象为:
“一城两山水,中脊链双心,城分三组团,景靓五节点,田园抱城苑”。
(三)城市空间结构
在延续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空间布局的基础上,规划依托城市主要功能轴线、水绿开敞空间,串联城市核心,形成“谷承三区,脊链双心、双廊三脉、水绿融城”的城市空间格局。
(四)规划策略
规划立足阿图什市所处沙漠绿洲的特殊地理区位和现状资源特征,基于问题和目标双重导向,提出四大设计策略。
1、顺气——风清气朗,优化绿洲城市风环境
顺应城市风向,结合水绿空间,打造外环-内网的清风廊道体系。通过优化公共空间的布局及建筑的形体的组合排布,打通风廊的堵点;利用风廊上的公共空间构建“社区冷岛”,依托风廊调整微气候,促进风的流动,形成温度适宜的小环境,
2、理水——尊重规律,留好用好水资源
尊重自然规律,顺应地形地貌,充分利用老城区内的明渠、暗渠,谋划“可生长的活力水环”,串联各类水体,激发滨水活力。对水工设施(河道、暗渠、雨水花园等)加以处理,保护水资源。重点与水系交叉口处,通过吸附、渗透、过滤等方式净化水体,建设滞蓄池,沉积泥沙,着力建设海绵城市。
3、镶绿——留白增绿,逐步改善人居环境
实施“公园+”策略,建设“可进入”的绿地,在城区范围内建设由郊野公园、专类公园、口袋公园组成的公园绿地体系。构建“核-斑-线-廊”四位一体的生态绿网,兼顾生态防护、日常休憩、特色彰显,打造有特色、易护理、调气候、有活力的城市供氧绿网。
4、通路——外畅内达,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强化新老城组团间快速联系:新老城组团间通过帕米尔路、买谢提路和环城北路三条通道进行快速联系。
构建通达高效的主干路体系:老城区内形成四横三纵的主干路体系,新城形成两横两纵的主干路体系,同时进一步补充次干路,加强支路微循环。
打通断头路,加强微循环:疏通老城区松他克路、买谢提路、幸福南路、吾斯塘西路、光明南路、五小路等多条断头路,治理道路堵点。疏通城市“毛细血管”,通过治理堵点接通“断头路”,改变城市面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五)城市风貌分区及色彩引导
1、风貌分区
基于阿图什市城市总体景观风貌特色,全域依山面水、山城相依,整体形成“三山两水润绿洲”的景观格局,中心城区整体构建以文化特色为引领,老城区、新城区、产业区三区协同、多点共生的风貌结构,构建阿图什边塞丝路画卷的主题风貌。
2、色彩引导
规划对老城和新城进行分类色彩引导。老城住宅建筑色彩基于现状城市色调基础,宜采用高明度的淡黄、暖灰和驼色系作为基色调,新城住宅建筑色彩宜采用高明度、中低彩度的淡黄、米白色系作为基色调;老城公共建筑整体应以沉稳端庄大气的氛围为主,建议使用石材作为主墙面体现地域文化底蕴,新城公共建筑充分结合地域文化底蕴,宜采用高明度、中低彩度的黄灰、淡黄色系作为基色调,为公共建筑增加活力和特色。
(六)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基于阿图什市带状组团分布的城市总体格局,规划确定“城市双中心+节点”的公共中心体系。城市主中心,即位于松他克路与帕米尔路交汇处的老城中心,集商务展示、商业娱乐、行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是城市公共服务集聚核心区;城市副中心,即新城片区开拓路与帕米尔路交汇处,主要集聚行政办公、商务商业、会展等功能。塔村片区、城南、火车站等功能组团相应设置公共服务节点,主要服务各组团。
结合实际情况及居住、产业用地规划布局,将阿图什中心城区划分为4个15分钟居住区生活圈和4个产业社区生活圈,配套设置行政管理、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养老、商业等社区服务设施。
(七)城市眺望系统与建筑高度引导
1、城市眺望系统
充分依托中心城区两山夹城、山水穿城的地形特征,塑造帕米尔路城市中脊,分段引导管控塑造,构建望山见水的景观视廊。规划确定中心城区沿布古孜河、友谊河两大滨水景观廊道,以及友谊路、人民路、文化路、松他克路、迎宾路、交通路、振兴路和苏州路等多条观山视廊。各片区分别设置观景点,老城区观景点主要位于松他克路、站前路沿线,新城片区位于振兴路与新城路交叉口附近。
2、建筑高度引导
中心城区构建整体有序、分区协调的高度格局。建立秩序协调的高度分区,划定五类建筑高度分区;在局部核心地段及轴线区域适当增加开发强度,以提升核心区的空间识别意象。
老城区构建大气疏朗、错落有致的高度格局。结合人民广场周边、群众路与松他克路交叉口周边、体育公园周边、站前片区等功能核心、门户节点打造地标建筑群,统领老城区高度形态。
新城片区构建疏密有致、尺度宜人的高度格局。重点管控新城路、振兴路沿线及友谊河东侧建筑高度,构建整体有序、错落有致的沿街界面。友谊河沿线建筑高度整体较低,新城路与振兴路交叉口布局新城地标建筑。
(八)城市游憩系统
基于各类文化资源点的系统策划,构建在地化、多元化的中心城区文化游赏体系,总体形成“一轴、一环、双带、三片、多点”的城市游憩系统。一轴即团结路文化展示轴,依托团结路形成中心城区文化展示的主要轴线;一环即文化游赏环线,串联中心城区主要文化资源点;双带即友谊河文化风光带及布古孜河文化风光带,是重要的景观风貌展示带;三片即新城休闲片区、特色体验片区、传统文化片区,围绕不同特色主题丰富游赏类型与体验。
城区构建三大主题慢行线以及多场景游憩点和多元共享的城市活动场景,通过人文景观节点、水绿开放空间、特色活力空间的塑造,构建四季全时的人文活动系统。
《阿图什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将与《阿图什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充分衔接,并与在编的老城区详细规划同步动态更新、维护。
(九)主要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