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 政务公开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发展规划
  3. > 正文

关于印发《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索  引  号 010104812/2023-02791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阿图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 2023-07-19 18:40
名        称 关于印发《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文        号 〔〕号 主  题  词 服务 发展
来        源 克州政府网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各相关部门: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自治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7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前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疆上下巩固社会稳定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向长治久安的关键五年。科学编制实施《克州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对于自治州强化民生保障、优化经济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重大决策部署要求,汇聚各方面智慧编制,是我州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自主决策的重要参考。

第一章 基础与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自治州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抢抓机遇期,全力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途径,作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拓展新领域和新业态,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和质量得到改善,“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为“十四五”时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贡献作用日益突出。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为推动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和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6%,年均增长6.4%。城乡消费市场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4%。

载体建设成效显著。打造了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克州三千年风情街、阿孜汗无花果园等为代表的服务业集聚区规模效应显著。

改革创新更加深入。截至“十三五”末,我州累计授权专利373件;有效发明专利11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0.18件。申请实施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13项,州本级科技计划项目260项。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共有科技创新平台6个,其中: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产业技术联盟1个,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众创空间1家,星创天地2家,州级众创空间1家。

发展环境得到改善。落实物流、旅游等行业服务标准规范。落实服务业与工业“水电同价”政策。“营改增”全面推进,金融和生活服务业等行业税负下降。设立服务业保障资金,引导服务业加快发展。成立旅游、家政等行业协会,行业自律监管加强。

我州服务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供给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程度不高且与制造业、农业的融合程度较低,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品质化精细化不高、消费环境有待改善。二是服务业企业实力不强,缺少综合实力强劲、服务全区较强影响力的企业。三是部分行业服务设施有待改善,服务行业缺乏标准和规范,物流、旅游、文化、金融、科技、商务等行业中高端人才缺乏,服务业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制约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四是机制不活,发展环境亟待优化。服务业企业房租、税费、用工、融资等成本费用仍然偏高。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服务经济为主的发展新阶段逐步显现,在新发展阶段下我州服务业发展将面临着新发展环境,迎来良好的发展新机遇。

一、形势新变化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新冠感染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服务业呈现新趋势:一是服务科技化。新一轮科技革命重塑全球生产、消费、运输与交付体系,推动服务网络化、平台化,正加速服务内容、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引发服务业创新升级。二是制造服务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加速制造服务化进程,制造业加快投入服务化、产出服务化、全产业链服务化步伐,逐步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三是服务全球化。服务业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热点,全球性贸易已从实物内容逐步向资本、信息等服务内容延伸,正成为全球价值链的核心环节。

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交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动能新产业加快成长,服务品种日益丰富,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服务业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增长和吸纳就业的第一大产业。同时,我国劳动力等要素低成本优势持续减弱,经济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低成本优势转向创新驱动,需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支撑带动制造业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补足服务业短板,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二、面临新机遇

“十四五”时期,我州工作将与全疆一起全面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服务业发展面临重要机遇和优势: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机遇。“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全疆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全疆范围积极推进“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建设将推动我州服务贸易发展和服务业“走出去”,为提升服务业对外合作水平、加快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机遇。二是产业技术革命的机遇。产业技术革命催生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新一轮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5G信息互联网技术深入应用,产业融合趋势逐渐加快,将推动产业组织和商业方式产生重大变革,不断催生服务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助推服务业技术含量和发展质量提升。三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机遇。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等都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出了更多、更高需求。消费能力提升和消费方式转变,将扩大生活性服务业需求,辐射带动物流、金融、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四是深化改革释放新活力。加大改革力度,放宽市场准入,逐步消除行业垄断,有利于非公有制服务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企业非核心业务的剥离,有利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金融、科技和文化等领域改革,有助于释放服务业发展潜力和活力。

三、存在新挑战

“十四五”时期,全疆范围内服务业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转型升级任务艰巨。随着市场需求减弱,制造业增长速度放缓,对传统的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减少的同时,对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信息技术等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服务业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服务业基础设施存在不少短板。旅游、物流、文化体育、养老健康等服务行业基础设施薄弱,有效供给不足。三是要素成本约束加大。在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推动下,企业税负、制度性交易等成本下降,但企业面临的人工、物流等生产力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要素成本上升制约着服务业企业发展壮大。四是服务业人才匮乏。全疆范围内劳动力素质不均衡,人力资本总体开发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全疆其它地州克州劳动力相对匮乏。特别是现代物流、国际旅游、文化创意、信息技术等行业人才缺乏,研发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匮乏,人才短板制约着服务业高端化发展。

总的来看,“十四五”时期是全疆服务业、克州服务业大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环境和形势,必须抢抓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努力开创服务业大发展新局面。

第二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立足“三大布局”“四大产业”,以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为导向,以业态模式创新、形成辐射带动竞争优势为主线,着力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制创新和开放合作,着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着力促进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与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双提升,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克州篇章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能。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转换动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贯穿于服务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促进创新资源综合集成。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坚持以人为本,人才优先。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把人才作为服务业发展的第一生产要素,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

坚持跨界融合,提质增效。发挥服务业在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加快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有机融合,推动服务业各个业态之间渗透交融,整合优化产业链,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升级。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和政策创新,清除限制资源流动的障碍。推进服务业在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的开放,广泛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与合作,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市场资源高效配置。

坚持市场决定,法治保障。适应产业转型、消费升级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转变政府职能,营造有利于开放创新的服务经济发展、法治化和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服务型法治政府。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克州服务业发展规模持续壮大,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服务业结构更加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基本形成高效专业的生产性服务体系和优质全覆盖的生活性服务体系,努力打响“新疆服务”品牌。

结构功能明显优化。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发展,产业短板得到初步加强;生活性服务业网络化发展,建立和完善深入到社区、农村的服务体系。形成一批知名服务业品牌,供给规模和服务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需要。

创新发展动力增强。科技创新成为服务业发展重要驱动力,产业技术水平和组织效率快速提升,要素投入报酬明显提高,形成技术、管理、智力等高端要素投入推动的发展模式。

体制机制得到完善。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成效明显,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改进服务和监管方式,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逐步完善。

开放水平显著提升。服务业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扩大,跨境旅游、跨境电商、服务贸易、服务外包等规模持续扩大。

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服务业发展层次进一步提升,服务业聚集区效益明显,楼宇经济、服务业特色小镇等多点驱动力增强,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第三章 重点产业

第一节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构建内容丰富的旅游产品体系,推动“旅游+标准化”融合发展,结合自治区“新疆是个好地方”文旅融合品牌,将克州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力争到“十四五”末接待境内外旅游人数达到1500万人次,国家级5A、4A、3A级以上景区力争达到16个以上。

一、优化旅游产业布局

构建“一体两翼”空间发展结构,即阿图什-吐尔尕特口岸-伊尔克什坦口岸的克孜勒苏河谷绿洲为“一体”,南天山(北翼),西昆仑(南翼)为“两翼”,在此基础上,构建西极天路大环线,形成紧密连接的“一核四区”全域旅游系统。一核:阿图什边境旅游集散中心。完善阿图什市的旅游信息咨询、旅游交通集散、旅游商贸物流、旅游商务休闲、旅游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形成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把阿图什建成南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边境(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四区:一是帕米尔高原风光旅游区:以阿克陶县内314国道的克州冰川公园、慕士塔格峰-喀拉库勒湖景区、白沙湖-白沙山景区,塔莎公路塔尔段的塔尔杏花村景区为支撑,与喀什塔县等地共同构成南疆旅游大环线。二是南疆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区:以阿图什市为中心区域,拓展到周边地区,以“历史文化交汇之地”为内核,把丝绸之路古道上的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特色景区串联起来,打造一批文旅产业基地。三是西陲边境旅游区:以阿图什天门、乌恰红山谷等景区为支撑,依托两个一类口岸,与吉国建立跨境旅游,将边境旅游与边境贸易相结合,培育阿图什-伊尔克什坦-吐尔尕特-南天山边境旅游区。四是非遗文化民俗风情旅游区:以阿合奇为重点区域,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玛纳斯》史诗以及猎鹰文化的历史文化价值、民族文化价值,重点建设非遗小镇,带动周边形成非遗文化民俗风情旅游区。

二、扩大旅游产品供给

深入实施旅游兴州战略,牢固树立“城市即旅游、乡村即旅游”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结合“人文、生态、宜居”特色,依托多元民俗文化特色和良好生态景观基底两大优势资源,坚持自然与人文并重、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城市建设、乡村振兴与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同步实施,推进旅游产业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城在景中、景在城内、城景相依、乡村振兴的旅游格局,实现“文、景、城、乡”全景打造,“居、游、养、娱”全域旅游,拓展旅游发展新空间,加强宣传推介,推动克州由旅游过境地向目的地转变,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撑克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助推农牧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克州的朝阳产业。到2025年,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

加快精品景区创建和提升,重点加快冰川公园、慕士塔格峰-喀拉库勒湖景区、阿图什天门景区、红山谷景区、阿合奇《玛纳斯》史诗非遗小镇、塔莎古道旅游大环线等重点旅游景区建设,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到2025年,3个国家4A景区(慕士塔格峰-喀拉库勒湖景区、阿图什天门景区、乌恰红山谷景区)、4个国家3A景区(火山岩地质地貌景区、塔莎古道杏花村景区、阿合奇县小木孜都克景区、阿孜汗无花果风情小镇)。

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挖掘克州特色景观、民族民俗等优质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拓展农业功能,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培育休闲农业产业带、特色旅游村、田园综合体等载体。深入实施家门口地旅游家门口地就业家门口地创业“三个家门口”工程,积极开展乡村旅游重点村、特色旅游村镇等品牌创建工作,培养50名“农民导游”和旅游致富带头人。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商品,引导农民和旅游合作社将自产农产品加工包装,开发旅游纪念品、特色食品等乡村旅游商品。引导各族群众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文创产品、餐饮美食和开展民俗歌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带动就业突破0.8万人以上。

四、提升旅游承载能力

围绕“进出疆快起来、疆内环起来”,加快景区道路建设,打造干支衔接的快进慢游路网体系、相对完善的公路沿线服务设施体系、安全便捷高效的道路旅游运输体系。完善旅游中心城市交通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县市旅游集散中心、旅游线路重要服务节点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推动各级各类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共建共享,增强旅游集散服务咨询和交通无障碍换乘服务功能,实现全州A级旅游景区旅游咨询服务全覆盖。规范和完善以旅游交通引导标识、旅游交通导览图为重点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大力发展“互联网+旅游”。加快旅游干线路网建设和升级改造,实现公路交通干道与旅游景区的连接;加快推进风景道(绿道)、自驾车房车营地、旅游驿站建设。提升旅游餐饮水平,打造“克州美食”品牌,引导和提升“农牧家乐”餐饮服务健康发展。建设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发布“克州有礼”名录,争创“新疆礼物”。鼓励引导国内知名旅游企业进入,不断加强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服务能力建设,形成规划全领域、行业全联动、资源全利用、生态全覆盖、文化全渗透、产业全链接的大旅游发展格局。支持发展旅游市场主体,引导各类资本进入旅游产业。

五、打造旅游特色品牌

实施旅游品牌化战略,加大生态旅游、历史人文和民俗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特色旅游品牌培育力度。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加强旅游目的地整体营销,开展细分市场精准营销,创新营销方式,拓展营销渠道,提升新疆旅游整体形象。深化旅游产业带沿线区域合作与交流,推动兵地旅游融合发展,共同开展旅游精品线路和旅游产品的营销,加强与援疆省市沟通,不断拓展客源市场。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持续开拓“微笑新疆”服务行动,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第二节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

克州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核心节点之一,将抓住这次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产业优势,把克州物流业的条件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之成为全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商务服务等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一、现代物流

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引导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邮政服务、信息通信和科技、法律等服务业,不断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综合服务功能和支撑作用。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围绕加快建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进一步完善商贸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优化商贸物流业市场结构,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物流经济主体,推进各类商贸物流园区(中心)、配送中心建设及运营,构筑现代物流节点体系,健全完善现代商贸物流网络,打造克州商贸物流产业聚集区。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物流龙头企业,鼓励企业打造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自有品牌,加强农副产品储运、冷链配送、外销平台建设,开拓国内外市场,发展国内国际商贸物流,提高当地产品出疆出口物流量,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进克州与周边国家及内地商品聚集区建设,打造面向中西亚和中东欧的重要国际物流集聚区。加快推进克州吐尔尕特口岸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力争克州(吐尔尕特)建设中欧班列的物流园和编组站。以多式联运班列的开行、周边国际道路逐步打通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口岸物流监管模式,提高通关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畅通口岸物流通道,积极争取全年通关,实现国际国内双向互联互通。重点发展面向中亚地区的牧草进口、农产品出口等国际物流,打造以煤炭进口、分拨集散为主的南疆煤炭集散基地。积极构建跨国采购和销售网络,形成产供销全链条经营、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鼓励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去”,创建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

大力发展特色物流。发挥克州区位优势,以吐尔尕特口岸、伊尔克什坦口岸为依托,推进“喀-克”同城效应,大力发展“公铁”联运、“陆空”联运等多式联运物流。推进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推动具备条件的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引入铁路专用线。完善以铁路干线运输为主体的煤炭、粮食、等大宗商品多式联运体系。整合区域物流资源,对接国际物流通道,搭建对外开放通道平台。

完善城乡配送网络体系。构建城市配送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核心企业,开展百货零售、蔬菜副食品直销点等集中配送。推进农资、农机、日用工业品配送下乡,发展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和配送,构建城乡双向物流渠道。依托林果基地、畜禽养殖及加工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商业连锁,构建农产品流通冷链及终端冷链物流体系。

积极发展供应链物流。推进煤炭煤电煤化工、石油石化、新型材料加工、纺织服装等行业供应链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原材料、零部件等配套协作基地和物流设施。鼓励建立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平台和供应链配送中心。建立健全全州应急物流预案、应急通道机制和应急管理协调机制,建立反应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应急物流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严重自然灾害等事件的应急物流保障能力。

推进物流信息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利用5G技术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加快发展快递、冷链、电商等专业化物流,大力发展供应链和智慧物流,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实施物流企业、物流园区、货运站场“互联互通”工程,促进信息匹配、交易撮合、资源协同。推进甩挂运输试点工作,推广多式联运甩挂、企业联盟甩挂、干线运输和城市配送衔接甩挂等模式。强化标准化建设,依托自治区物流标准信息库及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我州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设施标准化,构建托盘标准应用推广及循环共用体系。鼓励企业使用和更新标准化物流设备,支持物流包装标准化、绿色化、减量化及循环利用,推进仓储、加工、分拣、配送等流程服务标准化,培育形成一批资源整合能力强、运营模式先进的物流企业,完善流通加工、包装、信息服务、物流金融等物流服务。

二、科技服务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产品生产全周期的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服务体系。

培育科技服务企业。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后补助”等方式支持公共科技服务发展。推动国有科技服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有科技服务企业改制,促进股权多元化改造。支持发展技术设计、技术转移、检测检验、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技术评估、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机构。开展科技服务区域和行业试点示范,打造一批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技术转让、战略咨询、法律、会计、评估等社会中介服务,推广服务模式,推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支持有实力的科技服务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扶持科技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以及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鼓励外资投入科技服务业。

支持发展创业服务。支持各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构建“创业园区+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服务链条,为培育新兴产业提供源头支撑。以科技创新基地为基础,积极创新一批新型孵化器,推荐、认定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项目享受创业优惠政策。支持工业园区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业服务载体,开展创业咨询、辅导和投融资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为小型微型企业免费提供管理指导、创业孵化、技能培训、市场开拓、标准咨询、检验检测等服务。

大力发展技术研发。开展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引导研发设计企业与制造企业嵌入式合作,提供需求分析、创新试验等服务。抓好各类技术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载体建设,支持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龙头企业建设工业设计中心,开展产品开发、原型培育、用户体验、制造流程优化、协同化设计,构建全产业链创新设计服务体系。支持基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设计创新成果推广应用。鼓励面向新零售、新制造,创新工业设计服务形式,支持发展“设计+科技”“设计+文化”“设计+品牌”等新业态,延伸设计产业链。鼓励设计企业发展研究型设计、用户参与设计等新模式,发展众创设计、众包设计、云设计等新型设计服务模式。

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加强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和平台建设,打造以自治区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为龙头,区、地、县一体化发展为主体,第三方为补充的检验检测认证体系。加强产业计量、检测技术、检测装备研发等基础能力建设,引导发展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生物医药等领域检验检测与产业计量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毛绒等检验检测与产业计量技术国际接轨,建设西部领先的检验检测与产业计量技术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加快发展药品、农产品和食品等检验检测服务。鼓励发展设计开发、生产制造、检测、检验、产业计量和检疫等服务。

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实施“新疆品质”工程,培育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探索从研发、中试到生产的科技创新融资模式,培育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新产品。推动科技服务企业牵头组建以技术、专利、标准为纽带的科技服务联盟,开展协同创新。鼓励国内外知名科技服务机构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科技服务合作。加快科技服务业人才培养,加强国内外科学技术、人才交流合作。

三、金融服务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全国性、区域性金融机构及各类外资金融机构在克州设立分支机构和功能性服务中心,鼓励设立地方金融机构,培育信托投资等各类准金融机构。推进商业保险产品创新,支持保险公司推动“三农”保险发展。积极发展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主动为企业及投资者提供股票、债券、基金以及金融衍生品等产品及服务。建设金融科技创新平台,引进金融科技企业,鼓励设立科技支行。

推进金融改革开放。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鼓励克州属优秀企业首发上市。扩大保险市场,稳步推动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出口信贷、贸易金融等业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双公示”为抓手,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公示,健全地方征信体系。

推动金融服务创新。支持设立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开发绿色信贷产品。发展为实体经济供应链金融服务,鼓励发展装备融资租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创新知识产权融资服务,探索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创新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推广“信易贷”平台,提高民营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创新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构建类别多样、风险可控的消费金融服务平台。支持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金融产品创新,规范发展数字金融、金融网销、股权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服务。

增强金融服务能力。落实好“区别对待、有扶有控、分类指导”的差异化信贷政策,支持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大对重要基础设施、重大规划项目和重点民生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引导金融机构以项目贷款方式支持符合标准的专项债券项目。加大对创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企业创业投资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机制,推动发展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等新模式,不断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强化林果、纺织服装等产业支持,开发全域旅游金融服务产品。发挥信用融资、证券、保险、信托、担保等服务的资产配置和融资功能,拓宽市场主体融资渠道。发展票据、应收账款、存货、预付款项、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服务,鼓励发展装备融资租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做大做强州级再担保公司。强化金融监管,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四、电子商务

顺应科技、产业、民生融合互动趋势,以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为主线,培育壮大电子商务产业体系,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扩大电子商务应用。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企业间B2B模式的电子商务平台,开拓葡萄、无花果等农产品以及纺织服装等产品销售途径。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B2C模式和O2O模式的网上销售活动,扩大电子商务应用主体规模。完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以对口援疆省区为依托在南昌、无锡、常州等城市建立电子分仓中心,提升流通效率。

培育电子商务企业。吸引国内外大型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及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克州,设立区域研究中心、客服中心、物流中心。以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特色农产品电商等领域为重点,扶持一批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培育电子商务品牌企业。支持企业、合作社、退伍军人、毕业大学生等实体和群体在第三方平台开设网店,实现就业和创业。

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培育壮大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全覆盖。支持县(区)、乡镇、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站)建设。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植大户等实体或个人开办电子商务企业,开展农村电商运营社会化服务、物流配送等服务,培育一批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基地建设,强化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育。

五、信息服务

实施“数字克州”战略,聚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引导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制造和生活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应用。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移动泛在、智敏安全的信息高速公路,推动4G网络向5G网络升级、“光网城市”建设向乡村延伸,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和5G应用。推进无线局域网建设,实现公共区域免费WLAN接入。有序推进网站IPv6改造。持续推进国际通信枢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际通信带宽和城域网出口带宽,开辟国际互联网访问专用通道。加快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窄带物联网接入支撑能力。结合通信网络建设,推进视频采集终端、FRID等物联网感知设施建设。

加快平台载体建设。配合自治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大数据中心建设,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处理、整合、交易等服务。鼓励企业建立基于云架构、窄带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医疗健康应用系统,重点推进州、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医院集成平台、社区综合卫生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平台系统建设。

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支持云计算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和服务的融合与创新应用,在制造业、物流业、公共安全、医疗健康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以园区为重点,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服务创新,发展基于大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在先进制造、科技金融、信息消费等领域催生一批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新兴业态。加快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深化物联网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区域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应用示范。支持有条件的城镇争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提升公共管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的智能化水平。

六、节能环保

聚焦工业园区和城镇服务需求,构建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治理、循环化改造、清洁生产审核等第三方节能环保服务体系。

培育节能环保企业。引进国内外知名节能环保服务机构,培育大型骨干节能服务公司,建立节能服务公司、用能企业、设备厂商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联盟,为企业提供专业化节能服务。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污染治理设施的工程总包和第三方运营服务机构。以循环化改造、清洁生产审核、“三废”处理及资源化为重点,培育一批环保服务企业。

支持发展节能环保服务。推进城市及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探索“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支持发展生态修复、环境风险与损害评价等服务。推动在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园区污染集中处理等重点领域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广工业园区、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模式。积极推动排污权交易、碳资产管理、碳咨询服务行业发展。构建城镇充电站、充电桩等充电服务体系,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整车租赁、电池租赁和回收等服务领域。

提升绿色建筑建设水平。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大力推广城镇基础设施使用装配式建筑,在政府投资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办公楼、医院、学校、幼儿园、文化体育场馆、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公交站台等新建项目全部使用装配式建筑,且装配率不低于50%。县(市)、园区按照确保完成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年度工作目标的要求划定区域。并明确在此界限范围内的新建项目全部使用装配式建筑。鼓励引导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建设装配式建筑,建筑面积在10万M2-20万M2的项目,装配式建筑建设比例不低于10%,建筑面积20万M2以上的项目,装配式建筑建设比例不低于15%,鼓励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完整商品房开发项目中使用装配式建筑,合理提高装配式建筑比例。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及旅游业发展,选择一批经济条件较好、交通便利、造价合理、有一定规模的村镇开展装配式轻钢结构、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农房试点。老旧房屋改造和灾后重建项目中推广使用装配式建筑,稳步推进使用钢结构进行既有建筑改造,满足房屋安全性和使用功能。

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构建规范有序、运行顺畅、协同高效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采取线上线下相融合方式,建立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家庭相贯通的废旧家电回收网络。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多元化废旧家电回收渠道。支持废旧家电处理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能力提升,提高处理产物附加值。引导消费者按安全年限使用和更新家电,推动消费者加快家电消费升级。发展二手家电交易,培育家电租赁新兴业态。规范废旧家电收购市场秩序。

七、商务服务

围绕“市场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方向,依托楼宇载体引企引智,培育品牌,推动商务服务业发展提速。

壮大广告会展业。积极组织专业团队参与中国—亚欧博览会等展会,宣传推广克州。支持会展企业数字化、规模化发展。促进广告业与新媒体融合,加快发展网络广告、移动媒体广告和社交媒体广告等业态。促进会展与文化、旅游、商贸融合发展,举办综合性、专业化等文化会展。利用新疆会展服务“云平台”,积极参与“线上亚欧博览会”“线上农博会”等智慧展会。

构建商务服务体系。以阿图什市、阿克陶县、乌恰县等县(市)中心区域为重点,引进企业集团区域总部、功能型总部。围绕总部企业,支持发展战略规划、营销策划、市场调查、质量评价、管理咨询等咨询服务,积极发展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税务等专业咨询服务。开展咨询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测试评估、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和信息安全服务。鼓励发展检索、分析、数据加工等基础服务,培育知识产权转化、投融资等市场化服务。培育品牌和商业信誉、发展无形资产和信用等级评估服务,为建设品质化服务体系奠定基础。

八、其他生产性服务

强化人力资源服务。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完善州级人力资源服务中心配套服务设施。鼓励发展人力资源服务外包、高级人才寻访等业态,规范发展人力资源事务代理、人才测评、技能鉴定、人力资源培训等服务。加强人力资源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就业指导、就业培训、人才推荐等产业链。发挥人力资源服务稳就业作用,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培育融资租赁服务。鼓励地方法人银行和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鼓励融资租赁公司推广大型制造设备、施工设备、运输工具和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开展面向葡萄哈密瓜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等主体的融资租赁业务,参与城乡公用事业、污水垃圾处理、环境治理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公交车、出租车、公务用车等领域通过融资租赁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配套设施。鼓励融资租赁公司培育居民家庭消费品租赁市场,发展家用轿车和家用信息设备等融资租赁业务。引导企业利用融资租赁方式,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进融资租赁公司与创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合作,加大对科技型和创业型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租赁服务企业加强与商业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合作,多渠道拓展融资空间。

第三节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化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提质扩容,加快发展商贸、文化、健康、养老、体育、托育、社区服务等服务业,增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

一、商贸服务

加快传统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支持业态与模式创新,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供给新动力,力争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1.20亿元,年均增长8%。

完善商贸服务体系。推动传统商业综合体加快转型,建成一批高品质休闲娱乐街区、商业购物街区。鼓励专业市场发展统一配送、集中(共同)配送等业态,强化价格发现、交易服务、营运控制、信息发布等高端功能,建设具有市场资源配置能力、服务增值能力的专业市场,提升商圈服务能级。推动关系居民日常生活的商贸流通设施改造升级,完善以州级物流分拨中心、专业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三级网络为主的城市配送体系,建立以县市、乡镇综合性物流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网点组成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实现快递物流“村村通”,推动城乡物流网络有效衔接。鼓励物流龙头企业建立智能大数据系统,健全城乡配送网络,推广智能快件箱。

壮大住宿餐饮业。挖掘和培育州域内名、优、特小吃及特色餐饮,引导餐饮业向大众化便捷化转型,发挥餐饮对消费的带动作用。抓好克州餐饮文化建设和宣传推介,挖掘、提升、吸纳、创新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克州优秀民族餐饮文化。积极推进本地餐饮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作用的龙头餐饮企业。抓好克州三千年风情街、香港城商业街、博格拉商业餐饮步行街和阿克陶、乌恰、阿合奇民族特色餐饮街区的规范化管理和创新高质量发展。支持引导地方特色菜肴菜品向系列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提升克州特色民族餐饮品牌,促进克州餐饮业健康快速发展。

培育新模式新业态。鼓励商贸服务企业通过“互联网+”,提升线下体验、配送和售后等服务,提高服务水平。推动零售企业连锁化经营,支持发展连锁经营新业态,形成各具特色的终端市场。创新发展新零售,探索“S2B2C”等零售模式,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大型商业超市建设消费大数据平台、精准营销服务平台、无人零售体验店、生鲜零售功能区等,推广普及电子标签、消费群体画像、导购机器人等新零售场景应用。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假日经济,促进网络购物等消费新业态蓬勃发展。

二、文化服务

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改造,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数字文化。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支持发展云演艺、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改造提升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传统业态。鼓励创建文化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空间和情感感知等基础性技术研发,推进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等核心技术应用。促进数字文化与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虚拟旅游等业态联动发展,探索数字文化旅游融合新模式。

积极发展民族工艺品。加强文化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和时代元素融合,开发特色旅游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鼓励各地发挥资源和人才优势建设民族手工艺传承基地,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促进创业就业。建立民族服饰、乐器、刺绣、地毯等民族手工艺素材库,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特色民族工艺品企业。鼓励企业设立创意设计中心,推动民族手工艺创意成果转化。

鼓励发展文化贸易。落实国家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优惠政策,推动文化贸易示范区建设,鼓励文化企业开拓亚欧国家和地区市场。利用各类国际性文化博览会、文化节庆活动,支持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鼓励文化企业通过新设、兼并、收购、合作等方式,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对外文化服务贸易、服务贸易、科技教育文化交流合作,支持文化企业从事国家许可范围内的对外文化贸易。

丰富文化消费载体。完善消费设施,改善消费环境,不断提升文化消费水平。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推进“克州三千年风情街”等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强化夜间经济集聚区风貌建设、设施配套和业态引导。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优化文化场所的夜间餐饮、购物、演艺等服务。把文化消费嵌入各类消费场所,建设集合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等业态的消费集聚地。鼓励各地制定促消费优惠政策,举办消费季、消费月、数字文旅消费体验等活动,培育壮大网络消费、定制消费和智能消费等新型消费。

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提高文化消费在城乡居民日常消费中的比重。加快发展文化资产评估、文化产权交易、文化经纪代理等中介机构。以网络文化、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为重点,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确保网络文化内容的安全健康。

三、健康服务

发展医养健康、康养旅游、康复疗养、养生健体、度假保健等健康服务。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引导社会力量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积极推广医养结合新模式,推进连锁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紧密对接,大力发展集诊疗、康复为一体的全程医养健康服务。推进“医养融合”,探索医院+护理院+养老院“三院一体”的融合模式。建设医研产融合的健康产业示范基地,完善医养健康服务网络。探索在旅游景区创建一批康养旅游基地,形成一批以优良的生态环境、舒适的康养气候和清洁的空气环境为依托,以中医药、文化养生、康养乡村为特色的康养旅游目的地,推动克州康养旅游产业加快发展。规划建设一批康养旅游度假区,推动康养业由低水平开发向以康复疗养、养生健体、度假保健为主,兼具观光休闲、商务会议、运动娱乐的复合型、优质型康养旅游度假区转型。开展城乡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加快全龄康养、全民康养、全域康养发展,支持发展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民办公助”“一院两制”等模式。

四、养老服务

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兜底性养老服务政策。做好城乡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工作,优先保障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确保有意愿入住的特困人员全部实现集中供养。以失能、重残、留守、空巢、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为重点,建立特殊困难老人定期探访制度、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制度。增加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构建以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到2025年,力争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不低于55%。

积极推进城乡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以区域养老设施、农村幸福大院、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互助养老设施为主体,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政策支持措施。积极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制定整合利用闲置资源改造城养老服务设施的政策措施,在社区建设养老服务机构或日间照料中心。推动各县(市)落实居家和社区养老发展、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医疗和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养老服务。落实县城区域和居住(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要求,利用存量资源加大养老服务设施供给,鼓励将疏解腾退空间优先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兜底和示范作用。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应急和处置突发事件救援能力建设,依法制定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鼓励有条件的县(市)成立区域性养老应急救援中心,支持配套报警装置和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推动养老服务应急救援队伍,为本区域养老服务应急救援提供服务。

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业。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有机结合,统筹规划发展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做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纳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农村幸福大院、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为主体,推动建设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拓展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健全辐射下去的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村级养老设施健康运行服务体系。全面落实访视、照料服务等制度。大力培育农村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强化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养老服务领域人才队伍培训提升行动,科学开展养老护理员、养老院院长、老年社会工作者培训,培养老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将养老服务纳入政府采购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特色养老服务。提升社会工作技能水平,通过居家入户和社区活动等形式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强、便利可及的服务。

五、体育服务

重点发展体育竞赛、体育运动和体育服务,促进体育与相关业态融合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重点体育产业。支持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公园绿地、市政用地等建设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等体育设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并依法按约定享受相应权益。支持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着力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消费。丰富业余体育赛事,探索体育赛事运作模式,开发体育赛事市场。鼓励社会体育组织承办体育赛事,满足群众多样性体育需求。挖掘体育竞赛表演资源。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户外运动,普及健身跑、徒步、自行车、登山等运动,发展大众化体育运动。引导各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形成有特色的户外体育线路和网络。挖掘体育服务消费需求,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

培育体育新业态。促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业态融合,重点发展体育旅游、健康体育、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演艺等产业。支持发展“互联网+体育”,鼓励和支持开发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支撑的体育消费服务平台,创新商业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体育服务业。围绕航空、足球、篮球、健身休闲等特色优势,打造国内知名体育赛事品牌。

六、托育服务

按照“政策引导、普惠优先、科学规范”的原则,加快婴幼儿托育机构规划建设,增加托育服务有效供给。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

实施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建立可持续的投入保障机制,大力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开展托育服务,健全完善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服务体系、管理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推进托育机构标准化建设,支持城市示范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乡村托幼所建设,增强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支持社会力量发展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和综合托育服务机构。支持工业(产业)园区、用人单位等利用自有土地或设施建设托育服务设施,普惠托育要向社会开放提供。支持公办机构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原则上单个机构建设托位规模控制在150个以内。举办托育服务机构,鼓励家庭育儿知识传播、社区共享平台等托育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七、社区和家政服务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社区和家政服务质量,构建供给充分、服务便捷、管理规范、惠及城乡的社区和家政服务体系。

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开展城镇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统筹利用公有住房、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室等存量房屋资源,增设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善社区居民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服务,丰富医疗、保洁、维修、快递等便民服务,提升居民生活消费便利化程度。建设社区生活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互联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大力发展线上线下服务,构建24小时全生活链服务体系。推进社区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安防系统智能化建设,发展智慧型社区。

壮大家政服务业。加强家政供需对接,发展月嫂、产后护理等基础服务,推动家政进社区。培育产教融合型家政企业、家政服务品牌和龙头企业,着力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推进服务标准化,提升规范化水平。推进物业服务企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升物业服务质量。

第四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培育服务业新业态

一、大数据服务

以大数据中心为平台,加快大数据与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型业态,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强力推进5G网络布局及应用,培育壮大5G产业,支持鼓励全社会广泛应用5G技术,丰富5G场景应用,围绕5G、人工智能、车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试点建设一批应用场景示范工程。加大5G智慧项目在医疗健康、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各领域的应用,创新推广技术、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拓展云计算应用,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交通物流、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环境监控、旅游服务、金融服务、城市管理、现代农业、健康养老等领域,建设一批“克州云”工程。

加快发展数字服务。全面实施“数字克州”战略,大力推进信息通信和软件业发展,着力发展数字贸易、云会议、云洽谈、云会展、在线医疗、在线教育、数字出版等数字服务业。依托“智慧克州”平台加快我州服务外包基地数字化转型。挖掘优秀文化资源,鼓励创作当代数字创意内容精品,支持克州文化“走出去”。

促进大数据融合创新。推动大数据采集、加工、处理、整合和深加工,形成大数据采集、存储管理、资源汇聚、分析挖掘、安全保障、数据交易等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实施大数据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构建商贸、科技、金融、卫生、质量、环境等领域大数据平台,推进“万企融合”,提升大数据应用服务能力。推动大数据在农业、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产业链全流程各环节的应用。实施大数据关键技术产品产业化和大数据生产、转换、加工、展现平台及专用工具的产业化项目,大力发展基于大数据的生产性信息服务业。

确保大数据安全。加强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安全认证体系建设,保障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交易等各环节安全。围绕信息系统、基础设施、云平台、网络通信、数据、身份认证与管理等领域安全,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二、平台经济

强化政策支持、创新驱动,充分应用互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面向各领域、各行业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

壮大服务平台企业。支持“克州创客中心”“克州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双创公共服务平台等平台转型为平台企业,鼓励有条件的贸易商、制造业企业内部贸易平台、资讯服务商等拓展服务领域,向平台企业转型升级。培育若干自治区级创新平台和载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创新支撑和服务平台。引进专业化平台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支持平台型企业带动和整合上下游产业,形成分工明确、协同发展的平台经济产业链。支持有条件的平台企业跨区域、跨行业整合资源。

培育工业和农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应用,促进生产设备与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制造资源、数据等集成共享。推进农产品交易平台建设,在林果等行业,培育一批集网上信息发布、交易支付等功能为一体的农产品现货交易平台。聚焦进出口能源、工业原料、农产品等领域,构建以互联网为支撑,以物流配送、金融配套为依托的第三方商品贸易金融平台。

构建消费服务平台。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基于互联网的文化旅游、医疗健康、教育培训、养老家政等服务领域,改造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多样化的市场细分专业服务平台,扩大优质服务供给。鼓励发展集创意设计、展览展示、采购交易、支付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活服务平台。支持社交平台发展,培育中小企业网上营销平台。支持平台运营商与电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深入对接,拓宽移动服务覆盖面。

促进社会服务与互联网产业深度融合。培育跨行业跨领域综合性平台和行业垂直平台。推进面向产业集群和中小微企业服务的大中小融通载体建设,培育创新创业聚集区。围绕重大疫情、自然灾害等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支持各地应急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应对突发事件的防控处置、层级管理、要素流动服务体系,实现一定范围闭合圈的“内循环”服务运转顺畅。

三、共享经济

着眼于促进科技创新、高效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众创、众包、众扶和众筹,培育壮大共享经济。

建立共享体系和共享模式。以产业园区为重点,实施“生产能力共享”示范工程,引导企业依托现有生产能力、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等,提供个性化、柔性化、分布式服务,建立网络化协同共享体系,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探索交通、物流、教育、医疗、养老、住宿、餐饮等行业的共享模式。

培育共享经济平台和企业。支持各县市打造国内知名、行业领先的共享经济平台,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互联网企业建设一批细分领域特色鲜明的共享经济平台。引进国内外知名共享经济平台型企业落户克州。推进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与本地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建设一批共享经济平台。支持共享经济平台拓展服务,发展成为平台型企业。

促进共享经济集聚发展。支持产业园区创新管理和公共服务,引进共享经济平台型企业,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吸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投资机构入驻,带动应用企业和配套企业汇聚,构建集平台、人才、金融、应用等为一体的共享经济发展生态圈。

四、供应链管理

围绕制造业和物流业发展需求,培育供应链管理企业和平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培育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消费品等领域供应链管理应用试点企业,提升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水平。推进第三方供应链管理平台建设,为制造企业提供供应链计划、供应链物流、供应链金融、供应链电子商务和信息追溯等集成服务,提升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流通效率。鼓励大型制造企业引入供应链管理,推动中小企业与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合作。

五、体验经济

依托“阿图什木纳格葡萄、阿图什无花果、阿克陶巴仁杏”等地理标志产品,打造现代农业、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企业,培育体验经济实体,促进产业结构和消费品质双提升。利用各类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载体,推动体验元素融入现代农业,培育壮大集农业技术培训、农事体验、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体验经济体。推进工业旅游基地建设,培育装备制造、酿造、食品等领域的体验消费。鼓励制造企业挖掘生产、制造、流通、研发等各环节体验价值,发展体验式营销。鼓励工业企业利用现有厂房、矿山及其他生产设施和设备,开发建设科研类、文化类、探险类体验经济项目。鼓励大型商贸企业利用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具有深度感知功能的消费平台。鼓励和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提供定制化推送、精准推荐、虚拟体验等服务,改善用户购物体验。

第二节 实施重点工程

一、推进重点项目

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和政策支持,实施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按照“续建一批、新建一批、储备一批”原则,实行分级分类、动态管理,按年度筛选实施示范效应突出的服务业重点项目,纳入自治区重点项目库。支持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等行业重点项目建设,优先安排推荐申报国家支持类项目。鼓励各县市采取租金补贴、税费减免、用能补贴、用工补贴、物流补贴、厂房代建等方式,对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予以支持。优化项目用地、规划、环评等审批流程,进一步完善信息化项目推进平台。建立和完善政府主管部门与项目单位联合组建重大项目专职联系人制度,同步完善项目中介专业服务机构,推进重点项目加快实施。

二、培育优势企业

建立企业培育库。建立健全服务业企业培育库,核定标准、动态跟踪。推进存量企业孵化,按照年度经营收入标准,筛选主推孵化企业,重点推进孵化企业的专业化服务辅导,优先引导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科技研发、商贸流通等企业汇聚对接。

提升服务企业水平。继续优化注册便利化服务,推进服务业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降低企业注册成本。缩减注册办理时间,规范注册流程,增强与信用平台对接的便利性。加大财政激励力度,对新引进在本地注册企业、区内本土企业或经主辅分离新设立且认定为规上的服务业企业,制定完善的财税奖励办法,动态评定、年度调整。

三、打造服务业品牌

实施服务业质量商标品牌战略,推动大中型服务业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培育一批服务业知名商标品牌。建立全州服务业品牌库,加强品牌市场、品牌会展、品牌文化、品牌电商(政务)建设,培育商业中心、特色街区、特色线上服务平台等品牌。鼓励州属企业参与国内外各类质量和服务管理认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力的知名服务品牌。引导现代服务业企业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商标,支持企业到境外商标注册、品牌收购。依法打击商标侵权行为,加强名牌产品和商号等认定与复检。

四、开展试点示范

开展科技服务业试点示范。以研发设计、软件服务、创意产业、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等为主要业态,支持各县市开展科技服务业区域和行业试点示范,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推动重点行业的科技服务应用,鼓励开展面向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社会稳定等惠民科技服务。

开展房地产业试点示范。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全面开展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企业、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健全住房租赁市场,推广应用全区统一的住房租赁平台系统,因城施策,分类指导。总结试点城市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示范经验和方案。

开展智慧康养试点示范。拓展信息技术在康养领域的应用,推动康养机构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扩展服务内容。加强康养机构服务质量和安全监管,健全统一的质量标准规范和等级划分,提高康养服务质量。支持各县(市)建立康养服务体系信息大数据库,以信息化推动康养需求、服务提供、质量评估的无缝对接,打造智慧康养示范区。

开展信用管理试点示范。加强“双公示”工作,进一步整合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管信息资源,建立监管信息动态数据库,建立行业信息采集跟踪、预警和监管的综合性评估机制。加快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多方共享的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加大黑名单、“老赖”等公众监督及惩处力度。

第三节 支持服务业跨界

一、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融合

以延伸服务、提升价值为重点,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催生生产性服务业新业态。开展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示范试点,培育创新活跃、效益显著、带动效应突出的深度融合发展企业、平台和示范区。开展“互联网+”协同制造行动,培育一批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积极落实国家关于支持“两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进智能工厂、智能矿山建设,推广柔性化定制,发展共享生产平台和服务衍生制造,优化供应链管理。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创建,广泛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资源组合,培育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领域的培育,形成一批在研发设计、试验检测、仓储物流、营销策划、品牌推广、系统集成、金融投资等方面具有新疆特色的重点项目。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协同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鼓励制造企业增加产品服务环节投入,强化外部服务环节,全面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新型制造模式。

二、推动服务业与农业融合

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服务业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撑引领能力。

培育多元化融合发展主体。引导农业生产向生产、服务一体化转型,推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支持利用各地自然生态、历史遗产、地域文化、乡村美食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科普教育、文化创意、农村电商、农产品定制化服务等业态,建设一批创新中心和示范基地、示范县。鼓励创建纵向一体化的合作企业,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培育农业服务主体。支持金融机构对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金融及保险服务。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在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农村服务等领域和环节为农民提供便利实惠、安全优质的服务。

扩大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积极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试点,争取在重大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推广、品牌建设等领域实现农业公益性服务供给机制的新突破,扩大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建立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指导性目录,探索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规范。

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攻关、农户科学储粮、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点。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支持高等学校、技工学校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

加快发展融合新业态。支持农业生产托管、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融合模式创新。鼓励平台型企业与区域农产品优势特色产区合作,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农产品流通模式。鼓励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农业生产和经营决策、农技培训、农产品供需对接等服务。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等新业态。

三、促进服务业内部融合

推动服务业内部细分行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创新服务供给,拓展增值空间。支持服务企业拓展经营领域,加快业态和模式创新,构建产业生态圈。顺应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趋势,促进研发设计、物流、旅游、养老等服务业跨界融合发展。发挥平台型、枢纽型服务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创新创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共建“平台+模块”产业集群。培育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推动优势企业跨地区、跨行业整合经营,发展一批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大型企业集团或产业联盟。

四、推进服务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服务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互联网+创业创新服务”。加强网络支撑能力建设,依托互联网平台完善全方位创业创新服务体系。支持发展创新工场等互联网创新平台,为创客提供工作场地、设计软件、硬件设备和团队运营等项目孵化服务。加大场地、专项资金等扶持力度,鼓励疆内高校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育能力。

“互联网+先进制造服务”。鼓励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方向,建立网络化产品研发制造基地,开发基于互联网的智能产品。培育网络协同制造、线上线下、柔性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支持企业运用互联网推动组织结构优化和业务流程再造,实现精准决策、管理与服务。

“互联网+金融服务”。支持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金融产品创新,规范发展数字金融、金融网销、供应链金融等互联网金融服务。

“互联网+医疗服务”。引导发展克州人民医院与援疆省市医院为平台的远程医疗、网络医院。支持各县市人民医院建设远程医疗数据中心,运用医疗大数据、健康信息跟踪、远程会诊系统等新技术提升医疗信息化水平。扩大新型诊疗服务在基层社区和乡村中的使用范围,推动智慧医疗和健康服务信息化网络全覆盖。

“互联网+现代物流”。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物流业深度融合,推进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的智能化建设,发展产品可追溯、在线车辆调度、产品自动分拣等物流衍生服务发展。支持物流园区和物流龙头企业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推进交通、邮政、海关等公共服务信息整合,促进物流信息与公共服务信息有效对接。

“互联网+旅游服务”。完善克州旅游大数据平台和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培育壮大在线旅游产品。开发运用基于移动通信终端的旅游应用软件。探索建立智慧旅游应急指挥平台,提升旅游应急服务水平。

“互联网+新零售”。支持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基于大数据的产品营销、客户管理等解决方案服务。鼓励连锁企业、百货商场等建设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移动电商、社交电商、无人零售等新业态。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供定制化推送、精准推荐、虚拟体验等服务。

“互联网+家政服务”。鼓励发展集聚家政服务企业的信息平台,引导家政服务信息平台提供面向居民的在线咨询、法律援助、健康保险、医疗护理等服务。鼓励居民生活服务企业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服务人员、服务流程等要素的管理,提高经营效益。

“互联网+其他服务”。推动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等合作,实现多方自动电子对账、清分清算,促进网络支付应用。构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发展幼儿教育、生活服务等社区服务O2O模式。推动互联网在公共卫生、交通、政务和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五、推动兵地服务业融合发展

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思想,健全兵地融合发展机制,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为方向,谋划实施一批发挥兵地优势、符合双方需要、发展前景广阔的服务业发展项目,着力构建兵地服务业融合发展格局。立足均衡布局、降低成本,合理布局物流节点,推动兵地共同建设现代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完善物流设施网络体系。加强兵地在旅游设施、旅游品牌、旅游线路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共同构建区域旅游营销网络和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共同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和区域旅游品牌,共同协调和管理区域旅游市场,共同建立旅游诚信体系。

第四节促进服务业聚集发展

根据克州各县市资源禀赋和服务业发展基础,以促进服务业聚集发展为目的,形成层级分明、功能突出、聚集高效的服务业空间布局。

一、培育壮大楼宇经济

坚持“控制总量、盘活存量、提升效益、集约发展”的原则,以各县市城区为重点,以商业、办公楼宇、商业综合体、城市综合体等为楼宇经济重要载体,引导楼宇硬件“智能化”、软件“专业化”、服务“特色化”发展,形成楼宇经济发展体系。构建楼宇经济信息统计制度、发展评价机制、市场运行监测预警机制,拓展楼宇经济信息系统服务功能。完善引导指标体系、商业地产市场信息披露渠道,强化市场引导宣传。培育一批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服务业专业特色楼宇,鼓励存量商业、办公楼宇转型升级、业态调整,支持办公、商业楼宇引进教育培训、健康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众创空间、创业平台等新业态。搭建楼宇招商推介服务平台,支持楼宇企业“走出去”“引进来”,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和地区,整合资源,吸引跨国企业、企业总部、交易结算中心、研发中心等在克州落户。

二、打造各具特色的服务业小镇

以非遗小镇、布伦口乡慕士塔格峰国际登山小镇、帕米尔画家(摄影家)采风基地、帕米尔画家村、帕米尔艺术家采风基地等为重点,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理念,聚焦文化旅游、健康养老、金融商贸、创新创业等领域,培育发展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服务业特色小镇。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保障,完善动态调整机制,推动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加快产业集聚、创新和升级,根据不同区域历史文化禀赋和生态田园本底,打造富有特色和品质的宜居宜业环境,培育运动休闲、文化旅游小镇、美食之都等具有个性特色的服务业小镇品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推进金融、科技、人才等要素共建共享,推进服务业小镇快速交通网络、信息网络、公共服务配套建设,营造服务业小镇发展良好生态。

第五节 持续深化服务业改革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改革政府引导方式和调控手段,探索破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服务业发展体系和发展能力现代化。

一、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

分类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严格落实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加快取消充分竞争性服务业准入限制,对可以依靠市场充分竞争提升供给质量的服务业行业一律取消准入限制;对于教育、医疗、体育、市政等公共服务领域,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有序放开准入限制;对不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竞争性业务取消准入限制;积极推动电力、油气、铁路等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服务领域引入各类所有制优质市场主体,加快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对于文化、传媒、法律服务、互联网信息内容等涉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服务领域,道路旅客、危险货物运输及城市公共交通、保安等涉及公共安全的服务领域,依法在关键环节保留准入限制。

消除服务业发展的行政壁垒。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公开透明的审批程序,进一步取消、下放、规范和精简一批行政许可事项,坚决取消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前置审批和资质认定项目。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全疆电子政务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全州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进一步压减企业开办时间、环节和成本,切实提高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加快清理克州涉及服务业领域的不合理规章、政策和标准规范,大幅放宽对市场主体投资经营活动的资质、股比、注册资金等要求,不得以备案、登记、行政确认等名义变相审批,不得对市场主体在环保、卫生、安保、质检、消防等领域设置超出保证行业安全有序发展需要的不合理经营条件。清理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取消、降低、规范相关单位中介服务收费和行业协会商会收费。

维护企业公平竞争政策环境。强化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作用,加强对政策法规的公平竞争审查,加快清理针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设置的不合理限制措施,保障企业在资质认可、政府采购、科技项目申报、标准制定等方面享受公平待遇。各地出台的财税、金融、价格和土地等政策应以普惠性政策为主,保障符合条件的各类所有制企业能够同等享受,不得在政府采购服务当中设立地域歧视性准入规定,不得在信用评级评价、资格审查等环节设置歧视性准入规定,坚决消除地方保护主义。

建立高效协同的服务业监管体系。创新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建立健全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完善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环境下的协同监管新模式,加强部门间监管信息互联互通,有效降低监管成本。加强监管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监管队伍专业化水平。发挥行业组织和社会监督作用,支持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参与地方标准、团体标准、行业规划和政策制定,在反映企业诉求、保护企业权益、妥善处理纠纷、加强行业自律、协助政府监督等方面发挥作用,健全服务业举报和投诉受理平台,畅通社会公众监督渠道。加强服务环境综合治理,强化服务业价格监管,及时依法调查处理重大服务质量安全事件。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保障力度。

健全落实服务业重大风险防控评估机制。严格执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对服务业敏感领域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指导,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的监督。加强对涉及关键技术、平台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安全的综合监管。在放宽服务业行业准入限制前,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对于教育、文化、传媒等涉及意识形态安全的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审核。对于医疗、卫生等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的领域,加强全流程监管、预警并鼓励社会监督。

二、完善高效流动的要素配置机制

用足用好国家关于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落实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与工业同价政策。完善服务业领域人才职称评定制度,进一步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人员和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支持鼓励服务业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全面贯彻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充分体现技术、知识、管理、数据等要素价值,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落实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吸引优秀人才在服务业领域建功立业。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按照市场规则和市场价格平等取得、使用和交易建设用地使用权,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支持利用城市原有工业用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提高自有工业用地容积率用于自营生产性服务业的工业企业,依法按新用途办理相关手续。加强对物流、仓储、养老、托育等具有社会功能的服务业用地保障,支持物流、仓储等企业通过“弹性年期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多种方式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支持县(市)政府根据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需要,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者入股的方式,向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项目提供土地、与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建设。加大公共数据开放力度,大力促进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物流、健康、养老、金融、物业等社会服务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协同化、智慧化。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参与“互联网+社会服务”,推动服务主体转型,扩大社会服务资源覆盖范围,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第六节 扩大对外开放合作

一、强化对外开放合作

完善企业“走出去”的服务体系,支持有实力的服务企业开展跨地区性经营,建立健全国内国际营销网络。支持服务业优势企业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战略合作,建设境外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强化科技金融开放合作,构建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等多元创业融资服务体系。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合作。聚集外部创新要素流入,打造对外开放创新要素核心集聚区。加强与外部品牌合作,吸引更多品牌入驻,加快服务业与城市发展品牌融合提升,将克州打造成国际知名的“丝路之城”“丝路名牌”。

二、构建对外开放平台

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丰富对外开放载体,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充分发挥各类对外开放平台作用,大力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不断拓展与中亚、西亚、南亚和东欧国家的经贸往来。复制推广内地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经验和做法,对标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更高水平开放。

三、扩大区域间的合作

完善与援疆省市和周边国家开放平台对接机制,建设项目孵化、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服务平台。推动与援疆省市和周边国家在科技、信息、文化教育、金融、医疗等领域的合作,推进体育赛事、会展项目等市场化运作。加强与沿线国家旅游交流合作,共同开发建设国际旅游精品线路,提升国际旅游合作层次和水平。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转变招商引资方式,探索“以养商促招商”模式,招引储备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辐射强、科技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强化企业支持服务,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依托现有的服务业企业招引一批现代服务业企业入驻克州。全面搭建招商引资信息网络平台,以科技含量、产业效益作为招商标准,重点在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科技服务、金融服务、数字经济等领域前瞻布局,招引一批具有产业引领带动作用的标杆性服务业企业和引擎性服务业项目。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坚持政策支持优先倾斜、资金扶持优先安排、资源要素优先保障,建立健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撑体系。

一、强化财税金融支持

加强财政政策支持。用好用足现有财政政策,结合克州现有财力,全力争取国家、自治区财政支持,并拓宽融资渠道,出台相关的地方政策,增加对人才培养、研发设计、技术引入、国际市场开拓、新兴服务业孵化器等方面的“软投入”。培育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以多种方式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

强化税收政策支持。对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好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积极落实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股权激励递延纳税和技术成果投资入股选择性税收优惠等政策。全面落实服务产品出口退免税、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和减征企业所得税政策。落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支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出口企业货物实行增值税、消费税免征政策。

增强金融要素支撑。强化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提供更多直达各类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金融机构结合职能定位,按照商业化原则,向服务业企业和项目提供适应其生产和建设周期特点的中长期融资,稳妥开展并购贷款业务,支持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拓展服务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发展动产融资,推动商业价值信用贷款试点扩容增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企业的支持,支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以及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鼓励外资投入服务业。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做优做强、提质增效。引导金融机构对年度新增的规上服务业企业,合理确定利率水平和贷款期限,拓宽抵押担保物范围,创新还款方式。支持各类组织“转企”接入新疆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做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规模,建立完善政策性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积极发挥政策性银行作用,加大对新冠感染疫情后市场化融资有困难的企业和单位信贷支持力度。

二、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对高端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力度,积极引时各类服务业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重点引进物流、金融、商务、旅游、营销策划等行业复合型人才,培育专业化、国家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鼓励发展招聘、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和管理咨询、高级人才寻访等业态。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政策。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支持克州职业学院紧密对接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就业创业需要,加强实训室和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建设,推动服务业相关专业设置,探索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服务业企业主动联合职业学院开展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领域的合作,为职业院校提供专业、课程和师资等资源。鼓励职业院校申报与服务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动书证融通,提升服务业相关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实施大中专储备创新创业人才行动和技能大师工作室计划,推进服务业人才储备、流动、提升等通道建设,夯实服务业人才基础。注重用好本地人才,健全收入分配制度,通过股权(期权)激励、岗位晋升、政府奖励、人才基金等形式,增强用人留人吸引力。

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支持克州职业技术学院与疆内外、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开展服务业技能型人才的再培训和再教育,高标准培训服务业从业人员。建立服务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规范职业资格和职业制度,健全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提升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三、推动服务业标准化

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化促进服务业质量提升。建立高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认真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加强安全、卫生、节能、环保等领域标准建设,积极推动有关产品、技术、质量、服务等标准与国内先进标准对接,适应我区新经济新技术发展。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大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宣贯力度,结合实际完善服务行业标准体系,持续开展国家、自治区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每年遴选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引领项目给予适当专项补助。研究制定物流、旅游、信息、健康、养老、体育、文化、餐饮、家政、物业、楼宇服务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确定服务业关键性参数,健全企业开业条件、经营管理规范、岗位服务规范等行业标准体系,构建一流的服务业标准规范体系。推动供水、供热、供气等领域开展国家服务业标准试点,扩大服务标准覆盖范围。探索建立新产业新业态标准,鼓励企业通过标准化和第三方认证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鼓励服务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加强标准实施监督,建立服务产品监督抽查机制,公开监督抽查结果。

四、完善服务市场信用体系

聚焦“信用中国”、“信用中国”(新疆·克州)建设,依托信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和自治区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推动服务业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加强违法失信行为信息的在线披露。加快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完善服务消费领域信用信息共享共用机制,加强企业自律约束和违法违规惩戒机制建设。深入开展价格诚信、质量诚信、计量诚信、文明经商等专项行动,强化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行政执法。

五、加强服务业统计

在国家统计方法制度下建立健全全面反映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大力推进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统计和全行业统计。加强规模以上服务业、服务业集聚区、特色服务业小镇等重点领域统计工作。改进服务业重点产业的统计,建立健全行业统计和运行监测分析月报、季报制度,完善服务业主要发展指标定期通报制度,确保服务业指标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加强各级、各部门服务业统计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提高统计调查和数据分析能力。

第二节 强化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职责,建立健全规划组织实施的保障机制。成立由克州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服务业发展部门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各县(市)及各部门间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完善服务业重点产业和重点工作协调推进制度,着力加强对服务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重要政策制定、重点项目推进的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服务业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共同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服务业发展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社会参与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二、强化分工协作

按照本规划确定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产业和主要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分工明确、无缝对接、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制定产业发展、投资、财政、税收、金融、信贷、土地等配套扶持政策。加强年度工作计划与本规划的衔接,结合实际按年度分解和落实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

三、做好监督评估

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开展跟踪、监测、分析本规划实施情况,研究年度实施情况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组织开展中期和期满评估工作,由规划编制部门及时组织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或第三方进行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规划。强化各行业主管部门统计工作职责,在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基础上,建立完善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对服务业的运行监测和信息发布,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规划实施的监督,定期向社会公布规划实施工作进展情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解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