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图什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 010104812/2022-03092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阿图什市发改委 | 发布日期 | 2022-01-06 12:58 |
名 称 | 阿图什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作报告 | ||
文 号 | 〔〕号 | 主 题 词 | 国民经济 发展 报告 |
来 源 | 阿图什市发改委 |
2022年1月2日在阿图什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阿图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杨祥涌
各位代表:
我受阿图什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阿图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3+1”工作和市委系列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稳定红利、防疫红利充分释放,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十四五”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0.52亿元同比增长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3亿元,同比增长4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8亿元,同比增长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63亿元,同比增长13.8%;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完成14.17亿元,同比增长1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678元,同比增长4.4%。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12054.13元,同比增长11.5%。
(二)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消除影响,推动三次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坚持稳粮、优棉、强果、兴畜、促特色,围绕抓好种子工程、粮食安全等“八件事”,推动农牧业提质增效。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业增加值实现9.03亿元,增长4.5%。林果业提质增效面积13.54万亩,累计销售鲜果89687吨。畜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柯尔克孜羊良繁中心、乳鸽示范养殖场、饲草地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猪牛羊存栏54.04万头(只),增长12.8%;出栏48.4万头(只),增长12.5%;猪牛羊产量1.85万吨,增长23%。二是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用好优势产业政策,聚焦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持续发力,重点抓好金属采选冶、纺织服装等“八大产业”,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飞地经济”蓄势待发,依托对口援疆优势,探索“飞地园区”模式,推动江苏产业园先导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效带动工业园区发展,未来纺织、润华纺织等纺织企业项目相继落地建设。三是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坚持把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城乡消费扩容提质,市场发展活力不断激发,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9.52亿元,增长3.7%;旅游市场逐步恢复,累计接待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分别达到104万人次、3.29亿元,分别增长59%、68.2%。
(三)有效投资持续扩大。积极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全面落实项目推进机制,倒排工期、到点验收,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一是项目建设推进有力。2021年500万以上重点项目113个、年度计划投资41.16亿元,开复工项目113个,按实物工程量完成投资39.7亿元。项目建设有力助推建筑业快速发展,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1.07亿元,增长17.9%。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今年以来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1个,2.1亿元,政府专项债券项目9个,12.9亿元;一般债券资金项目16个,5.6亿元;扶贫项目68个,扶贫资金6.8亿;土地增加挂资金2.31亿。三是提前谋划明年项目。通过反复召开项目论证会,研究、分析,讨论项目的可行性等方式持续充实并动态调整项目储备库,不断提升谋划项目的质量和可行性。截至目前,共谋划储备项目193个,计划投资96.43亿元。通过充分酝酿、反复论证,优选2022年计划实施项目130个,年度投资64.25亿元。
(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牢固树立“放管服”改革一盘棋思想,切实抓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年共办理各类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6.73万件,按时办结率100%。
(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认真落实“四个不摘”、“八个不变”,“八个衔接”要求,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完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着力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坚决把脱贫成果巩固住、拓展好。投入6.83亿元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68个;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厕所革命”和村庄清洁行动,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六)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禁“三高”项目进阿图什,严格执行能源、矿产资源开发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制度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扎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加快推进污染源和水生态系统整治工作;认真落实林长制,统筹开展治沙治水和森林草原保护工作,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阿图什。2021年,预计阿图什市环境空气质量一、二级优良天数占总天数的67%以上,主要河流、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七)惠民生工程实施深入人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进以就业、教育、医疗等为重点的惠民工程,切实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实施扩大就业工程,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0804人次;二是实施教育提升工程。持续巩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成果,全面落实各阶段学生资助政策,拨付教育惠民专项资金1.89亿元,惠及学生6.6万人次,扎实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户籍6岁至16岁适龄儿童少年无辍学情况发生;三是实施全民健康工程。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扎实做好疫苗免费接种工作,目标人群做到应接尽接,接种27.1万余人次,接种率达95.24%,全力守护了全市各族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落实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强化肺结核综合防治,170名肺结核患者救治率达到100%。四是实施社保惠民工程,持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乡医疗救助、退役士兵和军转干部接收安置等工作,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形成系统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强化传染病综合防治,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66%。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五是坚持租购并举、因城施策,稳步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实施农村安居工程241套,保障性住房100套,老旧小区改造34个98栋楼1881户。六是实施“煤改电”工程,持续加快“煤改电”推广应用,2021年实施煤改电工程8581户。扎实做好已建成“煤改电”工程的运行保障工作,着力改善各族群众供暖条件,全面提升农村电气化水平。七是实施公共安全保障工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深刻汲取呼图壁“4·10”透水等事故教训,全面加强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源头管控和安全准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坚决确保安全生产措施、责任到位,全市未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八是实施对口援疆工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坚持将对口援疆资金的80%以上用于民生和基层,投入援疆资金2.59亿元,实施援疆项目40个,继续巩固扩大援疆成果,努力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
(八)推动兵地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兵地融合发展制度化、常态化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兵地经济、文化、社会、干部人才等各方面的融合,为兵团履行“三大功能”,发挥“四大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2021年,阿图什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形势向好的态势,特别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州取得了好成绩,各种有利因素加快聚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偏小,支撑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二是特色农业的竞争力还不够强,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仍存在差距;三是工业企业增长后劲不足。特别是社会类投资的产业项目较少,传统行业升级难度大,新兴产业缺乏可投资的亮点,急需发掘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2年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我们将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022年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13%左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完成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提高政治站位,全力落实自治区党委“3+1”工作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学落实落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八项监测预警机制”等措施,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有利环境。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有效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守住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底线。
(二)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全力以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坚持落实“米袋子”、“菜篮子”党政同责,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市长责任制,认真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推动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帕米尔现代畜牧产业园建设,全力打造饲草料生产、养殖育肥、销售为一体的牧业基地。二是促进工业强基增效。发挥比较优势和产业政策,准确定位“一园四区”功能,精准谋划主导产业,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未来纺织、润华纺织为主的纺织产业园建设,带动市域内扎花、织布、服装等产业链延伸,着力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初级加工在乡村、精深加工在园区”的产业布局,完成17家企业技改扩能,争取工业增加值增长10%。三是推动服务业做大做优。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家政等生活服务业发展,推动商贸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全面释放市场消费活力、动力,发展夜间经济和“跳蚤市场”,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增强城乡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实施金色家园、西城·玉园,融境江南等房地产项目,推动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持续完善旅游景区设施建设,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夯实旅游发展基础。力争实现接待游客1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亿元以上。
(三)扩大有效投资,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为经济的“稳”和“进”提供强有力支撑,建立健全项目推进“十大机制”,完善项目建设“六重清单”,严格落实“旬调度、月总结、季汇报”和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机制,及时高效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点、卡点、堵点问题,切实发挥好重大项目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保障改善民生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目标落实、前期推进、要素保障、项目储备等机制,加快推动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项目建设。在水利建设方面,启动乡镇饮水安全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积极谋划推进抗旱应急调水、萨依水库等重大水利建设工程。在交通建设方面,建成G219线阿合奇至八盘水磨公路,积极推进G314、G315国道改线项目、八盘磨货运站建设项目,完成克青孜农村公路、松他克镇入户道路硬化、阿湖乡公路建设项目。在能源建设方面,推动电力增容升级,抓好哈拉峻乡35千伏输变电工程、110千伏变电站增容扩建工程、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建设,谋划格达良乡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阿扎克镇110千伏增容扩建工程,不断提升电力综合保障水平。
(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切实做到“八个不变”,推进“八个衔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五)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坚持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持续扩大“放管服”改革综合效益,着力营造优质安全的营商环境;深化土地、就业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提高国投、交投等国企的核心竞争力,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大力引进外向型企业入驻园区,努力构建高层次开放格局。
(六)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科学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空间,严格执行能源、矿产资源开发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制度,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做好能耗“双控”工作,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环境。
(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本级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保障改善民生,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持续推动稳定就业。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导向,落实好“双减”工作,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实施第五小学、新城学校建设项目,有效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提高结核病筛查率和治愈率。四是健全完善社保体系。持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完善职工医保普通门诊费用统筹保障机制,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做好退役军人保障制度,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大困难、弱势和特殊群体的救治力度,确保各族群众生活有保障。五是推进重点民生工程建设。按照城市建设提升规划稳步推进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融合发展,持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发挥对口援疆综合效益。坚持援疆重心向基层倾斜、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向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倾斜,将80%以上援疆资金用于民生和基层,持续扩大援疆成果,推动援疆工作深度融合。
(八)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务实推进兵地融合发展。始终站在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高度,站在“全疆一盘棋”“兵地一家人”的大局高度,强化与农三师红旗农场的沟通协调,加强资源共享、推动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坚定坚决、义不容辞为兵团履行“三大功能”,发挥“四大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充分发挥政策、资源、区位等优势,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推进项目建设、乡村振兴、“放管服”改革、改善民生等工作,全力抓好“八大产业”“十项惠民工程”,切实让“稳定红利”“防疫红利”和各级支持南疆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优势产生倍增效益,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