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图什市基本情况简介
来源 | 阿图什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时间 | 阅读 |
---|
阿图什市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首府。东连阿克苏地区柯坪县,东北与克州阿合奇县相邻,东南接喀什地区巴楚县,南与喀什地区伽师县和疏附县相连,西邻克州乌恰县,西北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接壤。全市辖区总面积1.55万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4.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77米,下辖4乡3镇88个行政村、3个街道办事处30个社区,有维、柯、汉等11个常住民族。境内有天门、怪柳林、盐湖等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国内著名的“无花果之乡”和“木纳格葡萄之乡”。
【历史沿革】
西汉神爵二年(前60),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市境归其管辖。唐贞观二十二年(648)与显庆三年(658),唐朝曾两度在此设置疏勒都督府,成为著名的“安西四镇”之一,市境归其管辖。明正德九年(1514),阿图什属叶尔羌汗国。清康熙十七年(1678),准噶尔部开始统治阿图什。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朝平定大小和卓之乱,阿图什先后受喀什噶尔和叶尔羌参赞大臣管辖。光绪九年(1883),委任南疆各道府厅州县官吏,阿图什属疏勒直隶州管辖。光绪二十九年(1903)七月,阿图什属伽师县管辖。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阿图什县归喀什专署管辖。1952年,伽师县吐古买提、哈拉峻、格达良3乡划归阿图什县,县机关迁至阿图什。1954年7月14日划归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管辖,是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地理环境】
阿图什市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日照充足,干旱少雨,气温日变化幅度大,据阿图什市气象站监测,年日照时数为2500~3000小时,多年平均为2733小时,年均气温13.3摄氏度、降水量89.2毫米,蒸发量2801毫米以上,无霜期长达22-30天。夏季干热,冬季严寒,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全年多季风。地貌分属高山、丘陵、平原、沙漠等4个地貌区,平均海拔638米(最低点1260.1米、最高点4562.3米),河流9条。
【自然资源】
水土光热资源:水资源总量6.149亿方,水资源可利用量2.59亿方。有耕地3867万亩、天然草场1287万亩,森林167.85万亩。
矿产资源:阿图什市拥有矿产资源:铁、铜、铅、锌、钛、钒、页岩、砂岩、石灰岩、湖盐、花岗岩、重晶石、玄武岩、石膏14种矿产资源,矿产储量大、质量好,开发前景广阔。目前,已查明储量的矿产有9种(主要有铁、铜、铅、锌、钛、钒、页岩、石灰岩、花岗岩)。
旅游资源:全市4A级景区1个,阿孜汗无花果民俗文化旅游景区;3A级景区7个,分别为天门景区、怪柳林景区、南湖公园、帕米尔中亚进出口商品展销区、阳光绿洲生态园、木纳格葡萄生态文化景区、玛纳斯史诗大剧院。